芒果TV益智类实景解密互动综艺《密室大逃脱第六季》自开播以来,以其爆笑名场面夺得大众关注,热梗不断迅速出圈。8月8日,随着《筒子楼疑云(下)》的播出,“筒子楼”的谜题就此揭开,故事中的未成年人因长期遭遇校园霸凌与家庭暴力,做出了令人叹息的违法行为。
节目最后,《密室大逃脱第六季》联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推出普法特辑,联合湖南省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委员会、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芒果公益平台,科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探讨了家暴和校园霸凌对青少年的危害影响,并向全社会呼吁反家暴反霸凌。深入探索青少年面临的深层困境,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节目的虚拟故事中,陶小明利用自己父亲陶正译“梦游”这一行为,诱导他成”杀人凶手”的这一举动,构成“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
故事中的陶小明年龄为14周岁,其故意杀人行为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节目的普法特辑中提到的”少年法庭”,是人民法院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既包括合议庭,也包括独立的审判庭。其成员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将会根据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等进行分类,由轻到重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为。涉罪未成年人,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刑罚的,会送到未成年人管教场所执行刑罚,接受教育改造;已经发生严重不良行为,但为构成犯罪的就会交由专门学校开展专门的教育矫治;如果是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会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包括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公布组织和志愿者等,量身定制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帮教。)
如果未成年人遭遇家暴该怎么办?
家暴不仅仅是大家所理解的丈夫对妻子施暴、父母对子女施暴、子女对父母施暴;家暴儿童也并非可以美化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应当正确区分家暴和关心的界限。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遭遇家暴,该如何寻求帮助?
1.找到能够庇护你的亲人
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对你施暴,则可寻求另一方的庇护,若庇护无望,则可寻求平日里对你爱护的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老一辈的劝说下,父母的态度会好转很多。
2.寻求朋友、老师的帮助
如果没有可以庇护你的其他亲人,则可寻求朋友的帮助,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离开家让父母冷静一下,但应当及时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
3.报警
当你遭遇伤害时,跑去附近的派出所可以及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若附近没有派出所,则应立即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要敢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在遭遇家暴时,一定要注意搜集、保存证据,包括录音、视频、病历等,并第一时间报警、反映或者求助,善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勇敢对暴力说“不”!
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该法对家庭暴力等内容作出规定,并提出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等给予特殊保护。《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其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更需要司法的庇佑。故就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办理,检察官坚持最大限度避免其遭受身体以及心灵的侵害的原则,对未成年人涉暴案件在严格程序、详查案情的同时坚持说服教育优先,注重温情感化,并加强与公安、民政、教育、妇联等建立综合联动机制,形成司法保护与行政、社会保护等密切衔接,有效保护未成年人远离家庭暴力。
在《反家庭暴力法》中,首次将精神暴力纳入范围,家庭暴力不再仅仅包含传统的身体暴力行为,还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暴力侵害行为,并明确精神暴力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法的调整范围。
对学校等机构推行强制报告义务,按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未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资格。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未成年人在遇到家暴时,可申请人身保护令。若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紧急情况的,应在24小时内作出。
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如果未成年人遭遇校园霸凌该怎么办?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学生霸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单次或多次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它既包括直接霸凌也包括间接霸凌。
校园霸凌的发生,远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普遍得多,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情的摧残,极有可能对孩子健康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造成无法磨灭的影响。
以下情况都属于校园霸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给他人取侮辱性的绰号、故意殴打他人,推撞、拳打脚踢以及聚众斗殴、抢夺财物等,是最容易察觉的霸凌形式。孤立、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社交霸凌。恐吓或威迫他人做他们不想要做的事、故意损坏他人书籍等财物、强索他人金钱或物品、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传播他人侮辱性照片、或视频等都属于校园霸凌。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应对?
迂回策略,巧妙应对。尽量避免和施暴者发生直接的肢体冲突,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寻找机会向周围师生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从而尽快脱身。一个人遇到突发霸凌状况,要尽快离开。大多数施暴者只是借机发泄不快。如果对方突然出手或者追逐,立刻向最近的人群奔去。如果实在不能避开,气势上不能软弱,施暴者会选择那些看上去比自己弱的人“下手”,目光要坚定,保持沉着冷静,腰杆也要挺得笔直,传递出“我也不好惹”的信息。
不要回避,寻求帮助。在遇到校园霸凌时,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助,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们要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如果已经遭遇校园霸凌,要勇敢地向老师、学校或权威部门反映,不能以暴制暴。告诉他们施暴者是谁?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对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困扰?要向父母倾诉。除此之外,我们要尽可能地保留被霸凌的证据。录音录像、同学见证、医院病例等等,以便追究霸凌者的法律责任,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少些冷漠,多些帮助。当发现身边的同学被霸凌时,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为被霸凌者提供适当的帮助,寻找机会向老师、家长反馈,做到不传播谣言,不起哄,不围观。也许你能够帮助你的同学脱离危险。
父母要多一些关心。在教育孩子与人为善的同时,告诉孩子自尊自强同样重要,一味忍让换不来尊重与同情,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将霸凌行为大声说出来!
老师要多些坚定。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只会助长霸凌行为,要将“霸凌是一种违规违法行为,是决不允许存在的”作为管理原则,让受伤害的孩子敢于诉说!
,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意侵犯任何人之权利,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将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佰仕杰资讯 |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后,会遇到这些“麻烦”→